Author

HubSoda Editor

Browsing

21 世紀的高科技新創公司,基本上關心的都是公司能夠快速成長。 藉著展示規模經濟、追求大市場,並採用獨特的非傳統行銷, 他們追求的是建立全球業務範圍的企業,每年創收數百萬美元、甚至數十億美元。 現今最成功的高成長新創公司使用 “病毒式循環” 來宣傳創新的產品,並擴大用戶群

電子報行銷

大家都問我為什麼花這麼多時間分析被人家刪除的垃圾郵件。他們反而覺得,我大可以舒舒服服的在Netflix上狂追90年代翻拍劇。 去年,我發表電子郵件趨勢文章後,很多人一直在等更新。為了對得起那些滿腔熱血的朋友,在此附上今年電子郵件趨勢。 1 Email 趨勢 #1: 盡情運用色彩 無聊的假文青白色背景時代已經過去,(除了現在你看到的這個頁面,在這裡,白色可以強調文章內容。) 這個世界就是你的囊中之物,超過一千六百萬的十六進位值顏色碼在你手上,你怎麼還能捨得不用呢! 流行色都是柔和的居家型顏色: 從左到右:The Hoxton, Offscreen Dispatch,  MailChimp 另一種流行色是漸層。不管是水平、垂直還是對角的方式,一個好的淡入淡出都可以讓你的設計驚艷。 從左到右:Hulu, On, Fig Tree 如果你受夠了只用幾個顏色,想把大量的顏色混合在一張大的相片裡的話,也滿酷的 。 如果你只是想炫耀,可以這樣做: 從左到右: Uber 2016, Uber 2017 上面所有例子中,文字、按鈕、圖像在某些情況下都被編在背景上方。為什麼要多此一舉,而不是全部存成同一個圖像呢?因為只有厲害的人才懂的響應式佈局 RWD。 2 Email 趨勢 #2: 大膽選擇字型 掌握了顏色背景,下一個步驟就是掌握顏色前景,我指的是文字顏色。 不怕告訴全天下,你可以輕鬆駕馭所有顏色,展現多彩的一面。 從左到右: Litmus, Facebook, DPDK 如果你還沒辦法一下子接受太前衛的設計,可以使用一些漂亮的字體配對就好。通常最流行的是,幾排小的非襯線字體,配上粗大的襯線字體。 從左到右:David Kind, Conductor 走在潮流頂端的人,已經不再用小字體了,現在最酷的是,字型大小18、或更大的字體。 3 Email 趨勢 #3: ⚡??…

了解客戶對自己有益嗎? 當你知道客戶是誰、他們在哪裡、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就能更有效的推銷。 有很多方法可以了解你的客戶 – 定量或性質、消極或積極。 無論是傳統還是在線的市場調查,都經常使用兩類數據:人口統計資料和心理變數。 大家通常都低估了心理變數,但它可能比想像中更有價值的。 什麼是心理變數? 人口統計結果和心理變數建構了客戶或目標市場的特徵。 心理變數和人口統計的差異 大學學習廣告時,我們花很多時間討論媒體策劃上的人口統計,卻用了較少的時間談論心理變數。 心理變數涉及態度、興趣、個性、價值觀、意見和生活方式, 因此,心理變數對市場行銷來說非常有價值。 心理變數主要處理所謂的 興趣(Interests) 活動(Activities) 意見(Opinions) 找到觀眾的信仰和情緒,而不僅是年齡和性別構成。 你可以分析關於人口統計、地理、行為數據、企業統計結構的心理數據(對任何基於帳戶的行銷方法尤為重要)。 #### 心理變數的類型 心理變數的主要類型是IAO中的興趣、活動和意見。 你也可以再分成更精細的類別(態度和意見稍有不同、生活方式和行為與活動又有點不一樣。) 不管怎麼樣,謹記這三點… 1. 活動 活動 有人的地方,就有活動。 比如滑雪、閱讀、釣魚、舉重 …。 有的時候,這些數據可能沒有任何關係。 例如,如果你賣的是SaaS軟體,而你的一些客戶只喜歡釣魚,就不可能馬上採取行動。 但是,如果提出一個正確、能夠更了解客戶的開放式問題, 知道他們是怎麼度過每一天、關心的是什麼、在哪裡閒逛、支持的立場。 簡單的問題,像:“除了工作和睡眠,你平常都在做什麼?”,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回應。 你可以利用活動心理變數趨勢,經由廣告,定位客戶變得更容易。 採隱喻、以他們的活動做參考,寫出更好的內容 ; 或觸及一些事件,甚至是以向上迎合的方式做銷售。 2 興趣 興趣=個人取向和喜好。 在Google Analytics的數據中,你可以找到一些基本興趣和喜好。 例如,你可以依據喜好類別,看到轉化率和電子商務數據: 這應該可以提供一些蛛絲馬跡,讓你知道理想客戶大概是什麼樣子。 # 3…

毫無疑問的,社交媒體行銷是新的常態。 對於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因為它有能力去協助達成行銷目標的活動,包括獲得大規模曝光和潛在客戶。 然而,為了保持競爭優勢,公司必須關注最新的變化、更新和趨勢,以便持續獲得能見度,可行性和品牌持續性。 以下是公司在 2018 年應該注意到的一些社交媒體行銷趨勢: 1.少即是多 隨著社交媒體領域有了新趨勢、新的平台和新的規則,不斷擴展,要了解優先使用哪些平台,變得十分具有挑戰性,甚至說要去管理那些平台,更讓人沮喪。 因此,企業將減少使用多個平台,並開始專注在使用一個或兩個平台,來投入最多的成果。 這會獲得最好的結果,並排除在多個平台上,執行艱鉅又耗時的促銷活動。 2.潛在客戶會是新的投資報酬 (ROI) 公司承認社交媒體的重要性,但他們很想確定這是否會增加自己的利潤。 首先,要了解行銷是一種支出(而不是營利),企業將意識到,真正的投資回報,在於蒐集到可行的潛在客戶。 貼文和推特文通常很難與增加的利潤連想在一起,但是有方法可以準確計算出社交媒體的投資報酬率。 潛在客戶開發(Lead generation)是一種可以用來確定,社交媒體在財務上是否有影響力的方法。 3.建立關係、穩坐龍椅 去年,內容是金。2018 年,建立關係讓你披上黃袍、統治社交上的一切。 為了取得消費者的關注,引發了激烈的戰爭,而那些專注在與消費者互動的人將會超群出眾,讓社交媒體拱手稱臣。 人際關係建立信任,培養人們的讚賞。 這又反過來刺激了大家的興趣,而企業的成功正是取決於這樣的興趣。 短暫的討論、回應,甚至只是向你的追蹤者和粉絲問好,都將會建立起康莊大道。 你也可以利用這些機會建立真誠的連結,提高魅力和可信度。 4.簡單就是成功 社交媒體正慢慢的成為情感和訊息超載的環境,提供大量的選項,功能和訊息來增強用戶體驗。 從改變你外觀的互動式濾境,到實際面對面與觀眾交流的直播功能,企業被看到的機會越來越困難。 每人每天都被多種選擇淹沒,這往往導致人們不知道要關注誰或是什麼東西。 爭取簡單而一致的社交媒體策略 – 比如傳送有用的內容、促進討論、以及簡潔明瞭的信息和圖像 – 的企業將會更加突出,因為它們不符合現狀。 5.網紅將變得越來越強大 由於要受到人們關注變得不再容易,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外部援助,以獲得大量的曝光和興趣。 爭取到最有影響力提倡者推廣服務或產品,或者在他們的社交媒體平台上分享新聞和故事,就可以成為企業強大的行銷工具。 網紅允許公司利用他們的關係網建立更大的網絡,這些網絡往往比公司自己的觀眾更新、更大、更多樣化。 與這些有影響力的人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讓你有能力借助公司在市場上的地位,建立話題。

Buffer 是一間以透明化為基礎成立的公司。 許多寫給初學者的媒體報導─ Inc. 、 TechCrunch 、 Quartz 和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連同部落格, 記錄著他們努力將內部與外部透明化的文章。 與其社交媒體排程工具同名背後的新創公司,沒什麼需要昭告所有人的事,因為他們正在試著做所謂的徹底公開透明化。 近日他們創建了一個網頁、紀錄透明化成果的舉動,就足以證明。 看到 Buffer 公開員工薪水和權益、公司財務狀況、客戶的付款使用情況、內部衡量標準、以及近日的重整公司結構,我認為這是很激勵人心的。如果某天我想在公司內部複製這套透明化制度,或者鼓勵高階管理人提高公司透明度呢?我要從哪裡做起?他們又是從哪裡開始的?像 Buffer 一樣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很幸運的是,Buffer 也在提供相關的協助。該創業公司的聯合創辦人兼首席運營長 Leo Widrich,近日和我們談到如何建立一個透明開放的公司,如果你是公司的一分子,如何幫助你的高階管理人朝這個方向前進。但在深入研究這個過程之前,我先退後一步。 在Buffer之前的 透明化 2010年,聯合創辦人Leo Widrich和Joel Gascoigne建立了Buffer。 在創業之前,Buffer就產生了透明化制度這個想法。 當Widrich的聯合創始人 Joel Gascoigne ,努力為他的上一個創業公司 OnePage 開疆闢土時,就開始了。 儘管沒有實現互動聯繫卡的點子,卻得到了一些寶貴的東西: 部落格上的忠實粉絲,支持著他事業上的起起伏伏。 所以當他在測試Buffer的可行性時,有一群觀眾能給予即時反饋。 他和 Widrich 後來創建了 Buffer,預設的透明化制度,至今仍是公司的核心價值。 “我們自然而然就接觸到了這個問題,一開始就覺得,如果創立了一個公司或生活中任何事物- 都會希望是公開透明的。” Widrich 接著說:“我從不覺得這是我們必須做的。這是一種生存的方式,是一種做事的方式。“ 自2010年11月創立以來,他們提高了風險。現在公司31名員工勢如巨浪,作為第一名的透明化企業,其背後更加複雜、也受更多雙眼睛關注。 什麼類型的影片內容?…

成長駭客

簡述 參加2017/12/14(四)成長駭客年會,主要讓我們瞭解現在Facebook打廣告不像以前容易,出現眾多競爭者,該如在眾多的廣告中優秀勝出,如何使用系統化思維及Inbound Marketing策略,強調內容是王道,找到自己的廣告受眾,並且刻畫出設計一套吸引他們的流程! 心得 awoo創辦人Mike前面提出舉辦成長駭客初衷,為了讓台灣與世界接軌,台灣行銷資訊緩慢,他在這場年會提出市場演變及數據(行動數據崛起),消費者分散等等,讓我們知道現在台灣市場出現的窘境,但我比較想聽到現在國外市場發展到地步,他說明年分享關於自動化行銷的講座,當下我立馬搜尋有關自動化的文章時,台灣2016就已經有人分享自動化行銷,但資料不多,期待他們2018開年會。 其他參考:自動化行銷 (Marketing Automation) 讓你更貼近每一個客戶 BloomReach 王禹誠 產品設計總監 曾待過矽谷,在Linkedin從新創到超大型網路公司的高速成長,Linkedin成長策略中,SEO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說到「成長」分為「新使用者的獲取」、「提升現有使用者的互動狀況」、以及「活躍產品的使用者」這三塊,我最印象深刻是:當你想要找任何一個人、你透過搜尋人名來尋找身邊的人時,Linkedin一定都在第一頁。 日本上市新創電商 張本 貴雄 SHOPLIST 社長,利用5年時間,從0到150億,他分享成功關鍵在於平價、親民、多樣的商品數作為品牌的特色,思考多曝光管道,單單金流總共有10種不同金流管道,可以給消費者付款,告訴我們要給消費者便利,並且強調全身繫列都在SHOPLIST搞定,SHOPLIST 社長甚至分享電視廣告,吸引顧客秘訣,他在把日本消費者的心理分析的很仔細,但在Outbound他們花不少錢,反觀Inbound沒提很多,一直強調打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性,不知道是否是翻譯問題我聽的有些鬼打牆。 Innity創億媒體 王中茜 全球品牌總監,她在分享東南亞新趨勢,並且強調「數據共享」,互助合作共同研究的情況下,很有可能產生雙贏(多方受益)的局面,FB、Google是數據龍頭,而我們不斷的投放廣告,不等於提供數據給他們嗎?「ContentHub」的概念,把社交平台導入回自己網站,集中在品牌內容和使用者互動。 綠藤生機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鄭涵睿,在麻省理工初識Inbound Marketing的啟發,紮實內容行銷手法,打照一群愛綠藤生機的使用者,並且精準刻出客戶,他也說到Inbound Marketing內容行銷不好做,而且超級累,但這是他們的覺得Inbound才應該是投資在品牌上的行銷方式,他的成本更低、更有轉換效益,只要你花時間下去思考、規劃,Inbound Marketing可以給你甜美與豐富的收穫。 以上是我參加學習到的資訊,內容有些提出個人看法,本立場無意攻擊任何人!

網站設計必須達到能說服你的客戶”這家企業能解決我們的問題”的功能 一個網站若能比有用更好用,絕對是能成為一家企業的利器。網站設計、行動裝置友善度、下載速度、資訊準確性對於顧客來說卻是絕對關鍵的指標。若能把網站做對,你都將能透過它帶來流量效益和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