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ch的發展將進入爆發和逐步成熟的階段

Martech技術作為一項技術領域,其誕生、發展、炒作、衰退、成熟基本也符合Gartner的技術成熟度曲線所描述的路徑規律。在路徑的發展階段上,大部分的Martech技術還處在沿著陡峭的成熟度曲線迅速攀升的階段,但還沒有到達影響力的峰值,部分Adtech的技術則已經經歷了峰值過後的沉寂期,達到了成熟應用的階段。

我們知道,通常一個技術領域的第一次影響力峰值來到的時候,大多還停留在概念層面,並沒有過多的場景落地,類似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泡沫階段,隨著泡沫散去,技術的核心價值會被重視,也會落地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最終迎來二次峰值,可以類比2010年左右的互聯網二次興起。一項技術領域從開始被重視到成熟和應用,大概經歷10年左右的時間,再經歷10年左右將達到應用的成熟期。

△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

根據目前我國所處的宏觀經濟周期,伴隨著Martech在行銷領域的應用,可以預見到行銷行業將面臨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01 從增量時代轉化到存量時代

作為行銷基石的流量面臨著增量放緩,且存量向頭部集中的問題。伴隨著後流量時代的到來,行銷對效果的需求將逐步提升,如何通過技術、工具、數據等手段提高效果、降低成本成為必然趨勢。流量紅利需要轉化為技術紅利和數據紅利,只有掌握了先進技術,做了數據資產積累,並且能夠應用好這些技術和數據的企業才能迎來下一個階段的高速發展,躋身行業的龍頭。

vr and content marketing

基本上,所有的行業只要開始注重存量用戶的運營,比較在意基於數據來了解消費者,就一定會用Martech,所以Martech將會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02 Martech和Sales的結合會越來越密切

Martech的發展,會帶動企業的行銷從內容、品牌,到渠道、銷售轉化、忠誠度管理,這幾個環節會越來越快的實現閉環和融合,這會是Martech創造價值和效率的下一個機會點。

未來市場行銷和銷售會結合的越來越密切,企業的考核指標也會趨向於端到端的考核,原來的部門割裂,各自為政的局面將逐漸被打破,所有的部門面向的最終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企業的效益。

在最近幾年,其實我們已經可以越來越強烈的感受到企業的這種變化。

03 傳統企業的數位轉型成為普遍需求

傳統企業的數位轉型的必要性已經被普遍意識到,一些比較領先的企業已經在過去的2年開始嘗試,並取得了一些經驗和成效。

可以說,數位轉型已經經過了討論必要性的階段,而是進入了研究戰術和如何落地實現的操作層面階段,在這方便也必將出現越來越多的行業最佳實踐。

傳統企業的數位轉型

未來2-5年將是企業數位轉型集中爆發的階段。

企業的數位化包含四個層面:

  • 第一層是數位化、透明化,保證所有要素可追踪,可優化;

  • 第二層是可視化、策略化,通過對數據的深入分析,可以輸出輔助決策的策略,並可以通過數據驗證業務人員的策略;

  • 第三層是自動化、智能化,進入這一層級的企業,算法模型將會在很大比例上承擔了日常行銷和運營的策略優化任務,並且所有的流程是自動化完成的,效率極大提升;

  • 第四層是知識化、資產化,經過第三層的沉澱和優化,會形成針對品牌不同行銷場景的最優實踐,並沉澱為企業的資產和知識,甚至可能進行知識輸出及行業內的變現;

目前企業的數位轉型還剛剛起步,大部分仍處在第一和第二層。

04 對消費者的洞察維度會更豐富

隨著企業越來越意識到了解消費者並緊跟消費者的變化是企業行銷不可或缺的環節,企業會投入更多的預算和精力進行消費者洞察,同時隨著基於5G技術的物聯網和AI技術的成熟,對用戶實現精準洞察的數據維度將會更加豐富。

可以說,未來的消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將被數位化,通過跨平台的大數據整合,對用戶的行為數據實現精細的分類,針對不同用戶實現自動化標籤,持續運營這些用戶標籤,不斷豐富和完善每個用戶畫像,最終實現不同產品對不同標籤的用戶進行精準行銷和個性化服務。

05 洞察的頻度和深度增加

隨著Martech技術的發展,數據洞察的深度將有顯著的增加,大數據的概念剛提出來的時候,有一個非常主流的說法是大數據分析的目標是發現事物之間的關聯關係,而不是因果關係,之所以這麼說,不是說因果關係不重要,因果關係是人們理解和解釋世界的最重要的關係,但是由於事物之間的彼此影響關係是非常複雜的,世界一旦進入微觀層面又是模糊和測不准的,所以對於目前的計算能力來說,很難針對大數據,找到合適的模型洞察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

但是在行銷過程中卻真實存在探究因果關係的場景,例如,當消費者沒有購買我的產品卻購買了競爭對手的產品時,品牌自然想挖掘出消費者深層次的動機和原因是什麼,這也是對品牌行銷非常有價值的洞察,這在過去是很難做到的,但是利用新的Martech技術,有望在消費者心理層面的洞察更深一步。

數據的意義,實際上是為了幫助品牌重新洞見消費者。品牌想要做更精準的行銷,還需進一步把傳統經驗和數據技術結合在一起,以更加科學的方式還原真實的消費人群和消費需求。

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在分析消費者上的客觀性和全面性,將使得它們成為眾多品牌深入了解新一代消費者的必備工具。

另外,對洞察頻度和速度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現在的OLAP型系統往往對實時性的要求不是特別高,那是因為通過分析執導行銷決策的全鏈條還沒有高效的整合,優化的頻次不可能很高,隨著Martech技術的發展,全鏈路的高效整合和自動化迭代優化必將成為現實,依賴人工運營操作的環節將會越來越少,解放出的行銷人員的人力將會投入到更深層次的模型調優和算法解讀方面,發揮行銷人員更大的價值。

06 從多級銷售到扁平模式,更注重客戶體驗

品類精細化趨勢背景下,消費者希望得到個性化服務日益凸顯,這也為品牌行銷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品牌需要更好的了解和找到自己的受眾群體,鏈接每一個消費者的行為路徑,通過有效整合打通數據資源,做到跨屏幕、跨場景行銷,精準的把握每一個消費者的需求,提供並賦予真正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客戶體驗與Martech

在技術驅動下,行銷的智能化、大規模的個性化定制將逐漸成為現實,品牌將會更多的和消費者直接溝通並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品牌需要不斷推進數據的優化,突破全鏈路行銷透明度,不僅僅是利用數據做廣告,而是將數據應用從廣告提升到服務,透過數據去洞察和理解用戶背後的需求,從而為其提供更符合需求的服務內容。

07 用戶多觸點和渠道的運營將是一項挑戰

我們可以看到在公域流量側實際上發生著兩個比較對立的趨勢:

一個趨勢是流量在匯聚,大的流量平台在集中化,並形成自有的生態系統;另外一個趨勢是新的流量形式層出不窮,并快速發展和變化。

在私域流量側,隨著技術的發展,品牌和消費者保持長期有效溝通的渠道也在飛速的增加。在這樣的流量生態環境快速變化的情況下,多渠道的消費者溝通會成為關鍵。流量平台和企業的產品能不能進行精準化對接,用戶運營能否更加細緻化,並更具有針對性,這都是企業的核心能力。

隨著5G時代的到來,通過大量硬件設備的物聯化,以人工智能為引擎的第四次技術革命正將我們帶入一個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智能世界。物聯網將是全新的流量平台。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從這裡獲取巨大的流量,這背後將是比互聯網更廣闊的的市場空間和商業機會。

08 創意

品牌行銷的核心在於提升消費者體驗,而消費者的體驗是多方面的,技術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但行銷是有溫度的,對於另外一部分問題,還是要依賴通過創意傳遞的企業的價值觀和文化,讓更多用戶和企業品牌凝聚在一起,認同精神層面的文化。在統一價值觀的指導下,品牌可以著手構建內容體系和用戶對話。

創意是行銷人心中非常神聖的一塊領域,這也是人類全面勝出機器和算法的領域,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也還是可以看到,Martech技術在未來也會為創意領域帶來一些技術化趨勢。

例如,通過創意生產技術化,採用了大數據、視覺識別、語義分析等技術的行銷工具可以幫助創意生產團隊提升生產創意的效率和效果。創意自動化,做一部分自動的工作,能讓流程效率變高,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真正的創意是不可能離開人作為主體的,人永遠是創意的主體。

09 行業的規範化和透明性將逐步提高,數據安全和數據真實達到平衡

誠然擁有的受眾對象訊息維度越多,越有利於廣告投放的精準度,但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建立在用戶隱私安全的基礎上。從另一角度看,隱私政策管控的加強將倒逼行銷行業變革,提升行業規範性,促進廣告手段創新與技術升級,帶來新的理念與模式。未來不符合用戶隱私安全的行銷手段或將被淘汰。

目前品牌對數據的應用,已經慢慢從簡單粗暴的單用戶詳細行為數據獲取,演變為通過更充分的探討如何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實現基於數據來增強企業的內容創作,客戶體驗,渠道管理等能力,並達到數據安全和數據真實的最有效平衡。在不久的將來,必將摸索出在這方面的落地經驗。

10 結語

通過上面介紹的行銷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九大預測,我們可以看到,展開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副宏大的前景視圖:行銷領域這個傳統而古老的領域,正在因為數據和技術的輔助,迸發出新的活力和空間,行銷人在這個領域必將可以有更多發揮聰明才智的機會。

有一些販賣焦慮的網絡文章鼓吹品牌已死,行銷人會被機器所取代的論調,其實我們可以看到,行銷的本質從來都未曾改變,技術和數據只是讓行銷更有效率,讓行銷人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行銷的本質目標上,讓行銷驅動企業的增長。

當然,Martech在未來行銷領域的全面應用,也對行銷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銷人需要接受這種變化,努力提升自己多方面素質和能力,構建自己的核心優勢和競爭力,未來的所有行業都需要終身學習,行銷領域也不例外,這是責任也是使命。

行銷人需要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在台灣回歸國際化舞台中心的歷史性時期,做出每個人應有的貢獻。

Author